立冬過後,時序正式進入冬季,氣溫明顯下降,「冬令進補」也成為國人的熱門話題。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是許多人冬令進補的選擇,這些食材多屬溫熱,尤其是老薑及米酒,是常見的燉補食材,但中醫師提醒:食用時還是要注意份量,多食無益。
為何要冬令進補?
古代農業社會勞動一整年,趁冬季農作休息時,藉由進補來溫養身體,讓身體補充營養、儲存足夠的能量以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
每個人都能進補嗎?
現代人平時營養充足,大多數人無需額外進補,若是體質較燥熱,溫補過頭反而可能產生嘴破、失眠、便秘等情況。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差異,有感冒、咳嗽、發燒、消化不良、高血壓、或服用抗凝血劑、特殊疾病者也不宜進補。若要正確進補,建議在進補前可先請教中醫師。下面推薦三種常見的進補藥膳:
十全大補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熟地黃、白芍、當歸、肉桂、黃耆以補氣的四君子湯加上補血的四物湯,以及肉桂、黃耆組成,同補氣血,為補藥中之大聖,滋補力強,適合體質虛弱、寒性體質、貧血者使用。且目前市售的藥燉排骨皆以十全大補湯為主要湯底,氣味十足。
做法:
1.先將排骨燙熟備用。
2.將中藥材沖洗乾淨後,與排骨一起放入水中,加入米酒燉煮,滾沸後轉小火,燉煮約一小時,起鍋前依個人喜好加鹽調味。
(十全大補藥材藥材較多,可將藥材放入乾淨紗布袋內綁緊再入鍋燉煮)
四神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薏仁
可補益心脾、兼能袪濕,提升免疫力,是最為人熟知的平補藥膳,四種藥材藥性平和,虛寒及燥熱體質都適合食用。
做法:
1.蓮子、芡實、薏仁等先浸泡約半 小時。
2.豬肉片燙熟備用。
3.將藥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1 個小時。
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豬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
中醫部元氣蔘雞湯:蔘鬚、黃耆、紅棗、枸杞
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溫中益氣;人蔘性溫味甘,大補元氣,體質較燥熱者可改用人蔘鬚或西洋蔘。
做法:
1.雞肉塊燙熟備用。
2.將藥材沖洗乾淨後,與雞肉一起放入水中燉煮半小時(或至電鍋跳起)。
3.熄火加入米酒跟鹽調味,再燜20分鐘。
冬天的到來,讓人人都想來碗熱湯溫暖身軀,但每個人體質和身體需求不同,還是需要注意每種補湯的攝取量及燉煮方式,更能透過到中醫求診,以雷射針灸、吃中藥…等方式達到保養身體之功效,也能對症下藥,針對每個人的需求做調整,讓冬天過得溫暖舒適、四季都能健康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