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 北港媽祖醫院推動PSA篩檢 提高早期發現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攝護腺癌近年在台灣男性常見癌症中排名快速上升,2022年已升至十大癌症中的第四位,顯示其對國人健康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呼籲民眾定期接受PSA(前列腺特異抗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78歲陳姓病人因夜間頻尿、排尿困難等症狀至該院泌尿科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攝護腺癌,並已擴散至膀胱與骨骼。檢查顯示其PSA指數為13.55,攝護腺癌分級指數(Gleason score)為8分(4+4),顯示腫瘤惡性度高且已有遠端轉移。
泌尿科主任陳階曉與放射腫瘤科主任程心怡共同為病人規劃治療,採用賀爾蒙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治療範圍涵蓋原發腫瘤、侵犯膀胱處及骨盆轉移病灶。程主任指出,病人屬於「寡轉移」個案,亦即轉移病灶數量不超過五處,在醫學上屬於可積極治療之範圍。
經完整治療與持續追蹤,病人目前病情穩定,PSA指數維持在低值,影像檢查未見明顯腫瘤表現,亦未出現顯著副作用,顯示綜合治療策略具良好控制效果。
程心怡主任表示:根據統計,2017年全台攝護腺癌新診斷個案為5,905人,至2022年已增至9,086人,五年間成長逾五成,顯示問題不容忽視。為提高社區民眾早期發現率,北港媽祖醫院自2020年起每年舉辦攝護腺癌免費篩檢活動,協助民眾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醫療團隊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兩年定期進行PSA檢測;若有家族病史,建議自45歲起每年檢測一次,以降低晚期確診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吳錫金院長表示,研究顯示新陳代謝症候群與癌症發生率、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關聯密切,因此自2024年起,本院擴大篩檢項目,於七至八月免費篩檢期間增設「三高一腎檢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腎功能)、骨質密度檢查與肌少症評估,並整合五大癌症篩檢、營養評估、老年運動與戒菸衛教,期望強化民眾健康管理,提升整體社區健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