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胡創志醫師
頰黏膜癌是口腔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多為分化中等的鱗狀細胞癌,少數為腺癌及惡性混和癌,好發於40-60歲,男性與女性為2:1。吸鼻咽和咀嚼菸草及檳榔是頰黏膜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部分醫學研究認為尖銳的齲齒和不良的假牙長期刺激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而頰黏膜癌分為兩種程度:
一、浸潤很少沒有越過頰肌的頰黏膜癌。
二、高度浸潤,已侵犯頰肌平面的癌,這類腫瘤已侵犯皮膚或尚未侵犯皮膚。
口腔內左側頰黏膜腫瘤 |
顯微鏡顯示鱗狀上皮細胞癌 (放大倍數) |
顯微鏡顯示鱗狀上皮細胞癌 (低倍數) |
頰黏膜癌常發生磨牙區附近,頰後佔多數,預後(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以頰後最差。頰黏膜癌常見白斑出現,初期病灶常見於頰部表現為黏膜粗糙或潰瘍,這種異常情況用舌頭可以感覺到,但常被病人忽略。
由於大多數患者對早已存在的白斑未予注意,以致發生癌變時也未能及時察覺,大多數患者出現症狀後六個月至一年內就診,主要症狀為口腔內腫塊或潰爛疼痛,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潰瘍型、外生型及浸潤型三種。
一、 潰瘍型:臨床檢查以潰瘍型最多,潰瘍基底不平,有大小不等的顆粒狀肉芽,基底常有浸潤性腫塊,甚易侵及頰基層,甚至延至皮下或皮膚,穿過頰肌及皮膚,可發生潰破蔓延至上、下齦及顎骨、軟顎及臼齒後三角和翼內肌、翼下顎韌帶,引起疼痛和張口困難。
二、 外生型:成菜花狀突出和疣狀突出,病變囹圍可見到白紋、白斑或萎縮糜爛區,病人可能因一個口內癌,但佈滿數個外散白斑。
三、 浸潤型:黏膜表面未潰破,呈絨毛狀或表面為細小結節的大乳頭狀腫塊,或在黏膜下有硬塊,邊界不清楚,常浸潤黏膜及周圍組織。
口腔內傷口或異常狀況常因為使用吸食菸草、嚼食檳榔造成,建議定期至牙科執行口腔篩檢,而配戴活動假牙者須定期回診,國人可每半年至牙科洗牙檢查,預防勝於治療,健身宜先健牙,保持良好身體健康從口腔保健做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關心您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