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因右側肢體無力,頭暈頭痛,口齒不清,至急診求治,醫師檢查後診斷為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在111.12.01高壓氧成立當天,黃太太因好奇停下腳步,了解高壓氧後,頓時覺得對丈夫的突然中風,有了新的希望,隔日,黃太太推著坐輪椅的黃先生來到了高壓氧,原先對高壓氧不熟悉而感到害怕的黃先生,在看到氧艙和高壓氧人員的解說後,願意嘗試看看不一樣的治療方式,給自己的未來一個機會。在高壓氧治療前黃先生僅可緩慢拿著拐杖活動,但須長時間或步至較遠的地方,仍需要輪椅協助,平時對話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發出簡單的單詞且容易結巴,112.12.21開始第一次高壓氧治療,11次療程後,黃先生已經可以使用拐杖緩慢走至高壓氧,日常生活部分也可自行完成,講話也順暢許多,提升家屬與黃先生的信心,於112.01.26接著執行第二次療程,結束後,黃先生已經可以不需要拿著拐杖自行步入高壓氧,日常生活能自行更衣,也可以使用短句子溝通了。在住院期間黃先生除了做高壓氧也加入了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物理、職能治療)並搭配了中醫針灸治療,在中西醫整合治療下,讓黃先生盡速恢復自主能力,也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
大腦是對氧氣非常敏感的器官,當大腦 供氣量不足,就會造成腦部機能下降,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而腦神經細胞在完全中止氧氣供應後,只需6分鐘便死亡。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傷口照護暨高壓氧中心主任表示,高壓氧治療可幫助腦部血管新生和腦神經細胞修復,並可阻止腦損傷時缺氧和水腫造成的傷害,且可以使藥物成效加成,及增加血液循環中十五倍的氧氣分壓及血漿氧氣輸送量,提供腦組織足夠的氧氣,「喚醒」那些因缺氧而呈現靜止停頓狀態的腦細胞,恢復其原有的功能。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於111年12月1日引進雲林第一台高壓氧治療艙,高壓氧治療是讓病人躺於高壓氧艙內,施行1.4大氣壓以上的壓力,並給予患者吸入100%純氧的治療方式,藉由壓力的輔助,使氧氣更有效的運送到全身,提升血液及組織內之含氧量,促進血管新生、細胞及組織代謝活性增加、增強神經細胞組織修復能力、白血球殺菌功能,改善組織腫脹及促進傷口癒合。
高壓氧治療的適應症包括減壓症(潛水夫症)、氣體栓塞、壞死性軟組織感染及混合性細菌感染、放射性組織壞死(放射性骨壞死、膀胱炎或腸炎)、慢性復發性骨髓炎、氣壞疽(厭氧性細菌感染)、肢體壓傷伴有創缺血及腔室症候群、腦中風、突發性耳聾(耳中風)、動脈功能不足(眼中風)、困難癒合傷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