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丕變兒童好發過敏性氣喘患者增加,九歲男童阿仁最近染上感冒後因過敏性鼻炎喘鳴發作導致過敏性氣喘。五歲小欣女童從兩歲起因過敏性鼻炎多次引起喘鳴及氣喘。氣喘發作急性期西醫兒科給予藥物治療後緩解。亞急性期中醫會依患兒的體質給于方藥,穴位貼灸或氣霧治療,來緩和呼吸道的症狀以期提高免疫力。兒童節前夕特別來送醫師感謝卡。
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國內7歲小學一年級的學童有氣喘的比例約20 %,平均每5位幼童就有1位有氣喘。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約有七成患者在10歲以下確診為氣喘。引發兒童氣喘前5名依序為塵?(佔46.3%)、氣溫急遽變化 (佔37.7%)、病毒感染 (佔36.8%)、冰冷食物(28.8%)與空氣汙染(24.2%)。等誘發因子產生的過度反應,使支氣管收縮、慢性發炎的現象,特別在半夜或清晨咳嗽更加嚴重。
中醫部小兒科主任羅煥奎醫師表示: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有可能單獨或合併發生,治療時會依患兒的體質病徵給于適當的方藥,穴位貼灸療法,氣霧治療,來緩和呼吸道的不適症狀。加上其他患兒較能接受的經絡穴位推拿,耳穴磁珠穴位貼,雷射針灸等治療,以促進全身經絡循環暢通,增強臟腑機能,提升免疫。日常生活除了避免過敏原、寒溫控制,避免食入易引發過敏的海鮮、花生以及甜食。另外,常被忽略的另一個引起過敏的重要因素,則是過度食用寒性食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求病患不得攝取寒性食物,如此才會好的快。護理師給於家長適當的居家護理、環境清潔等衛教,讓患童遠離過敏氣喘的威脅。
小兒科主任蔡承諺醫師說:現在正值季節變化溫差不穩,加上環境潮濕,病毒傳染與空氣汙染,臨床觀察兒童氣喘的發生約增加3成。除了喘鳴,半夜、清晨及運動後容易出現慢性咳嗽拖延不容易好,往往是氣喘作祟,應儘快檢查、配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肺功能、呼吸道不可逆的傷害。阿仁及小欣因多次呼吸喘鳴經常眼睛癢和鼻子癢,早上起來咳嗽打噴嚏,進而影響學習與專注力。經兒科蔡承諺醫師診斷為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給予藥物治療後緩解。再與家長討論後建議接受中醫部小兒科主任羅煥奎醫師共同中西醫聯合治療計畫。兩周後不僅氣喘症狀緩解,鼻過敏的症狀也獲得改善。學習也更能專注了。至今甚少發作可謂事半功倍。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吳錫金醫師說:老祖先告知我們「春不減衣」、「春捂秋凍」意思是春季氣候不穩定,視氣溫偏低時仍多穿一件,風大時戴上口罩捂住口鼻,保暖又防空氣汙染,這預防之道重於治療。目前國內外對於中醫治療過敏氣喘的研究已有許多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中西醫合療已經是主流趨勢。急性期先以西藥控制病情。亞急性期再以中醫治療減緩再發作的頻率。中醫部多年來承接了全民健康保險小兒氣喘緩解優質門診照護試辦計畫,針對十五歲以下的氣喘兒童,進行中醫照護治療。每年都有不少病童受惠。治療後症狀多能獲得改善,氣喘發作頻率和次數也減少,嚴重度也減輕了,改善了患童的生活品質。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