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與中醫 聽中醫師怎麼說
中醫部/紀奕彰醫師.陳香霓醫師
端午節:
是一傳統重要節日,民間流傳有很多相關特有習俗,如: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及蒲酒等等。細說這些端午習俗,其實都與傳統的中醫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關係。
端午節與疾病: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初入夏天,氣候仍不穩定,環境濕熱容易滋生蚊蟲毒蟲、皮膚相關病灶容易加重、許多傳染性疾病也都會在時節擴散傳播(俗稱惡月);因此端午節的很多傳統習俗都與驅蟲辟穢、保健防病有關,像是配戴或是薰洗芳香辟邪驅蟲的藥材,如:掛菖蒲、熏艾葉、洗藥浴、佩香包等等。
端午飲食小提醒:
粽子多屬於糯米類製品,而且粽子一般含油脂較多,平常腸胃功能不佳(如:容易腹脹、胃食道逆流)、慢性病控制不佳(如:糖尿病等等),體質虛弱與小朋友要注意攝取量(不建議食用過多),另外也不建議餐餐只吃粽子,應搭配其他青菜和水果,均衡飲食。
中醫與端午節:
中醫可對於個別體質狀況(如:腸胃道不適、免疫力不佳、皮膚疾患)給予相關內服或外用藥物、洗藥浴進行調理(如:調理腸胃功能、減緩皮膚症狀、過度飲食後體重控制)與生活飲食建議,陪伴大家過一個健康快樂的端午節!
常用藥材/食物簡介:
- 艾草:《本草備要》: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殺蛇治癬。
- 石菖蒲:《名醫別錄》:無毒。主治耳聾,溫腸胃,四肢濕痺,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
- 糯米:《本草備要》:甘溫,補脾肺虛寒。性黏滯,病人及小兒忌之。